• 零点看书 > 次元 > 散文行天下 > 我不是一个游客
  • 我不是一个游客

    作品:《散文行天下

    我不是一个游客,也不是带着赏心悦目的心思寻觅浪漫,那些远道而来的游客永远也不会在移步换景中体会到的我对三峡的爱,秋的爱。尽管苏东坡曾经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嗟叹,可是,我分明感到陶潜归田园居的“采菊东篱下”的自得。——三峡刘星《散文:巴山蜀水涨秋池》

    前面就是一个可以被远眺的景点——栖霞夕照。

    除开剪影中黄昏的光亮之外,山巅几乎犹如板寸的头颅。可笑的是被当地的文化注入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的讯息。我以此为例,仅仅是想说明,当自然被文化赋予内涵的时候,我们总是生活在思想空虚的寂寞的旷野。再比如著名的巫山神女峰同样是如此,被我们附加了更多的文化符号,其实那本来就是一座矗立在三峡峭壁上的孤零零的山峰而已……

    是的,总会成为一些地方的名胜,此刻夕照没有,栖霞宫的剪影就在对面的山脊之上,曾经抚摩过的巨大的古松巨柏剪影在远处的天边,仿佛几株细小的草芽而已。那年我用跑步的姿势气喘吁吁的登顶,除开寻觅到几段断垣残壁之外,便是一大堆的荒诞到虚无的传奇。其实,几乎所有的景点都这样被附会被演绎被夸张被书写乃至被证明为文化——莫须有的事实或真实的虚假——

    所以,自然与文化成为了我们交谈的话题。而今,“文化牌”让所有的自然风景蒙羞已经成为现实。“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的名言终于被经济的染缸度成黄铜的颜色:昂贵的门票和破坏景观的景区建设让所有的风景成为别人的风景。

    记得我在回复一个网友的点评的时候,我这样说: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的经典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记忆,而当代的秋池更是超乎想象的空前。三峡刘星适逢其会的,面对新旧秋池的三峡的水,确实给予我不一样的震撼:喜悦、扭曲、缅怀、痛苦、希望和绝望……

    也许,小小的短文寄托我难以名状的一种感受而已吧。

    高峡平湖:角色的旋律

    黄昏还是夕阳

    出征还是归航

    无须多余的语言,面对

    这镀金的新唱片

    老歌和新曲是否同一张

    东边哪个日出

    西边啷个有雨呃

    倒是无情却有情喽

    看不见三峡的脊梁

    却听见了熟悉的川江号子

    看不见彼岸和此岸的方向

    却看得见是平湖书写的乐章

    哎——看见诗意的幻想

    那不是画家

    看见黄金的亮度

    那不是诗人

    看见水平面之上

    那不是摄影家的镜片

    看水平面之下

    那才是心中永恒的太阳

    用三维的角度透视

    东西南北中

    谁是方向的罗盘

    用扇形的翅膀

    煽动黄昏最后的哀伤

    东边哪个日出

    西边哪个有雨呃

    到是无情却有情喽(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太子爷徒儿,下山传宗接代去吧!人间的剑客超能星武我在现代留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