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次元 > 散文行天下 > 约客听棋,文字留香
  • 约客听棋,文字留香

    作品:《散文行天下

    约客听棋,文字留香——“约会”魔教任盈盈的《梦里棋缘》三部曲

    文、三峡刘星

    弈秋的花园内亭台楼阁,引入心醉的就是两罐棋子,一块棋枰了。但是,秀外慧中的女子围棋才是大放光彩。也许,弈秋,他的女儿是飘渺脱俗的。化为《诗经》的意境,不知道单纯而顽皮的静女们,会不会手谈传情;留下一个背影,让天下男子辗转反侧,美丽女子们;是不是也会围棋。现在盈盈地走来一个,来自最特殊的城池,有一个很诱惑的马甲,她叫“魔教任盈盈”。

    她说,“那时,来弈城,并不是因为爱棋才下棋,只因人说下棋的女子定是娴雅文静,气质脱俗的女子,为了也能让自己成为这样的女子,便装模作样的拿起了棋子。谁知棋在手中,心却在棋外。”上面的因为片段见《围棋报》,系节选自魔教任盈盈《哭棋》,以此权作引子。

    “我只想闭上眼,感受棋的温润和清凉。让时间就此停留”

    ——节选自魔教任盈盈《梦里棋缘》

    走来,携带着爱的围棋、镌的文学、深的情感,好一个“盈盈”走来……

    话说魔教之任盈盈,本乃文学大师金庸的武侠小说的女主角也,是一个被作者和读者心底雕塑的最理想的女性的化身;而且据说金庸也将她评为心目中第一理想妻子人选,由此可见任盈盈魅力之一斑。

    其实,将魔教之无忌,任我行之狂狷,江湖之笑傲,再配之于女神般的人格化的雍容、大度、婉约、腼腆、清丽、可人、自然是飘逸而脱俗、己任天下棋坛了;所以,敢如此命名自我之马甲者必然有不凡的个性和气质。

    魔教任盈盈,这一个盈盈,又会是一个怎样的盈盈呢?

    读魔教任盈盈的《梦里棋缘》,便被娟娟溪流、怯怯诗语,情意绵绵感动。

    文笔温软多情,情绪宁静而激烈,果然非等闲女儿可比,遥想古今杜撰之“围棋女子”,也许唯有新浪围棋之木狐胭脂刀,或者云贵才女之秋韵幽兰方可以比肩。此文,单就写法而言:言语动情而真挚。说的是围棋,谈的是爱情,述说的却是人生。

    因为这围棋棋盘本来就是写意人生的田畴,因为这黑白双色绝配的就是阴阳对比的两种独立矛盾特质的个性:这对比的个体必须是独立的,唯有彼此独立,才可以对局一方,才可以彼此遥望,才可以匹配;才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征服或者融化。

    文字间流露的女儿情怀,因为围棋结缘,从而彼此爱念,自然成为最具象征之物而已。我们透过文字娟秀妙曼的画面,让即使不会围棋的我们也会被其中的曼妙、神秘、相思、缠绵的故事本身吸引。

    弈城之为城,接的是网络,玩的是心跳,圈的就是心境。凭借的正是基于围棋之传统的那种情怀,这种情怀非局外人可以揣摩,也只有个中同好才可以通晓。

    每一个马甲背后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每一个愿望都暗含着某种难以释怀的情绪。这些元素让棋迷总是想入非非,如同对弈一样。

    所以这“魔教”成为某种气场的象征,不仅仅单指某种社团,这亦正亦邪的无忌思想、个性主义、洒脱人生的浆糊围棋世界,很是让多情、友情、无情……正暗合马甲背后凡尘棋迷的心态。而自不事鬼神、崇奉摩尼的神秘社团组织到武侠大家金庸之登峰造极的演绎,怡然成为最江湖的渊薮,唯有棋坛可以庇护和安置。

    读完全文,我满含着文字的盈盈芳香,醉的享受而去。我说——最是享受这一句“我只想闭上眼,感受棋的温润和清凉。让时间就此停留。”

    我思索该给本文一个标题,很显然,“约客听棋”是我不变的宗旨;而既然她在网络上自命为“魔教任盈盈”,自然有其妙理,我想这一篇随笔美其名曰“文字留香,盈盈而去”岂不快哉!

    事后,魔教任盈盈问:“为什么是盈盈而去,不是盈盈而来?”

    我说:“文字留香,盈盈而去”是有画面感和芳香感的描述方式。亭亭玉立,盈盈而去也;文字留香,情怀迤逦也——我刻意忽视“来或者去”的话题,我转换话题说,一般情况下我写文字会考虑文字的画面感和音乐气息之类的东西。也许,去,不一定是离开;唯有背影之袅袅,才更可人……

    魔教任盈盈:“感觉很好。似乎有一种灵……”

    我想,感觉是第一位的,像下围棋的第一感觉一样的,是围棋游戏告诉我们观察的多向度多层次多变化……

    其实,唯有思考的深刻度才能决定文章的气场厚度……也许……这是可以训练的,或者说是围棋的游戏告诉我们的。所谓人生如棋、大抵如此;反过来,在棋如人生的语境中,我们同样如此地多角度换位思考,深层次递进、转换……思考的深刻度不仅仅是大场和急所,更兼备着高瞻远瞩的视角和深谋远虑的眼界;也许更有钓鱼一样的耐心,兼之鸡蛋里挑骨头的细腻……这些是基于练习围棋的游戏迁移到文学的创作的……也许,围棋的游戏和基于游戏产生的智慧和人生体验同样适合生活的社会层面……当然,成就更宏达的事业,更需要时机和天赋。

    也许,如上所有的语言都是凌乱的,语无伦次的。

    而我们,活在当下的网络围棋文化时代,我们基于文字的、传播的等方式,基于围棋层面而接近,正好像我们都是一颗小小的棋子,我们被命运注定安排在“大棋局”的某个角落——像我们被生活本身轻轻地拍下、放在棋局之上,我们不能改变自己;但是,我们都是总是彼此平等的,独立的——当这样那样的棋子被固定地站立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的时候——我们总实践了自我的价值:哪怕是一颗悲壮的弃子、慷慨的死子……因为,围棋棋盘之上,每一颗珑珑剔透的棋子都同样活出了不仅属于自己,而且属于大家的精彩!

    文字留香,盈盈而去;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在棋盘之上……我若有所思中。

    “不行,对弈中,我们无法平等。”

    ——节选自魔教任盈盈《与棋无缘》

    “不料,遇见你,却是我的劫”……

    这个“劫”是一个怎么样的劫呢?不知道是因为围棋让“劫”发扬光大,还是因为佛教佛法让“劫”深入人心,也震撼着人心:皈依或者叛逆;入庙或者脱俗;我们在恐惧和威严的范围中禁锢着自由的灵魂。

    此际,我心纠结中。上面这样的妙语出自《与棋无缘》中。初读,先是让人捧怀而乐,次而更让人忧思无限。在网络上,针对该文许多棋友对这个“劫”字最是敏感,派生多种解读。单片劫,相思姐,连环劫,三劫循环,不一而足,各有妙趣解说。这就是围棋之乐。常昊遇见李昌镐是苦手还是劫运?古力面对李世石是比肩而立,还是傲视群雄?据说,“古李十番棋”即将再次上演,我们期待这藐视可以比翼的棋手在014年度上演精妙绝伦的佳话……而中国历史上盛传的“当湖十局”更像长生劫一样不仅让所有的棋手痴迷,更为围棋文化精神树立力与度、魂于人、心与智的较量的样本。其实,上世纪日本“十番棋”上几乎所有的棋手都无法也不得不面对围棋泰斗吴清源这“无情劫”之难。

    那么取名为魔教任盈盈的棋艺文化才女,又是一种什么劫呢?她盈盈的说“与棋无缘”。文字呈现的语气是那样的干脆而绝决——因为“不行,对弈中,我们无法平等。”

    这才是纠结的心结点。围棋需要平等,围棋的过程却追求着打破这种均衡的平等;尽管老祖宗将河图画成彼此纠结的两尾鲜活的鱼;但是,从不平等到均衡平等的打破才是围棋的精华。棋局城内,谁不渴望每一个生灵般的棋子都有最惬意的活法?纹坪河畔,谁不希望自己的对手和自己平等切磋,期待达到心智的融合,用双方的才智在围棋的画布上描绘最瑰丽的愿景。基于胜负输赢的围棋,那是一场战争;基于成败得失的围棋,那是一场赌局。唯有追求真知和情感的游戏,才是最惬意的人生。无疑的是,我们缺少更多如任盈盈这样的女棋迷,用自己的才学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弘扬围棋的文化的事业;姑且叫做“事业”;而这正是围棋永恒常新的魅力之一。苏轼晚年学棋,终于顿悟“胜故欣然,败亦可喜”的涅槃;杜甫围棋传家,即使颠沛流离,也有“老妻画纸为棋局”的消遣;浪漫诗人杜牧更甚,说什么“暗覆一局”的心事……与棋无缘还是有缘,才女盈盈,她一口气写了三篇,分别命名为《与棋无缘》、《棋缘如梦》、《梦里棋缘》,将三篇分别开来,俨然是布局、中盘,终局三重奏。

    至少从007年到如今,魔教任盈盈已经完成了人生志趣的涅槃。无缘的盈盈成为了弈城围棋论坛的最火的版主之一,而且成为围棋浆糊之“魔教”众汽油中最有组织报道能力的女棋迷。其撰写的棋艺随笔,棋坛报道,帮会文化等等见诸于网络文化,并且成为《围棋报》特约之编辑。不知于多少与棋无缘的人因了她的姣好的马甲和曼妙的文字而走人围棋,抵达弈城。

    这个无缘,竟然是如此“纠劫”中也。

    读才女的文字,感受女性笔下的围棋之美,却也赏心悦目。尽管这一组文字基于爱情、围棋、情缘而构架;但是,篇章之娟秀,文笔之洒脱,情怀之清纯,倒也独具匠心的了。

    文字以特有的柔美、多情、浪漫开始,其中构思以爱情和围棋为媒介的随笔散文,让我一下子回到了青春、清纯、清晰、清秀的的那种画面上来:青春飞扬,意气风发,神采奕奕,多情善感……这充满才思和憧憬,满含激情和梦幻的构思,是因为围棋棋局正绽放心花呢?还是围棋棋子为文笔的曼妙而更加的温润可人呢?

    这些仿佛似曾相识的场景构思,这些随意而精心安排的情节,这些似乎平静如水但是却分明满含体温和情感的棋子,似乎总会给所有的棋迷某种最烂漫、温馨、别致的情绪。

    是的,最美的文字或者随笔,总是用文字的方式凝固某种情绪,像固体芳香一般总会在不经意之间撩拨所有钟情于此的人性的至善而抵达至美。

    显然,作为棋艺散文,除开带有明显的棋艺特征之外,更应该在字里行间呈现出某种特定的气质——以体现围棋智慧之女神眷顾和中华文化的精髓——高贵而典雅,智慧而狡黠,通灵而单纯。

    作为一个系列,很有艺术的欣赏性和对所有棋迷的同感一致性。唯其如此,这样的文章才具有艺术的生命力。事实上,我阅读过许多的棋艺方向的随笔杂谈,但是多数都是出自男儿之手,寥寥可数的几个女性笔下,即使会写相关的棋艺散文,多数不得其法。唯有对围棋的熟悉和热诚,加上文学情感的积淀,更有某种如云子般透亮的心思的女子,才可以做到此点的。

    我分明看见皎洁月光下,一个痴迷围棋的女子盈盈而来,带着魔教中人的那种诡异曼妙的气场,带着艺高人胆大的气质,带着对华夏文化的弘扬的精髓,翩翩而来,成就了当下网络围棋文化时代的一朵奇葩之花。

    “在方尺楸枰之上,伴着飞舞的黑白精灵才能轻轻向你靠近”

    ——节选自魔教任盈盈《棋缘如梦》

    约会、开局;棋缘、相思。文字之间描绘了一个网络围棋对弈的画面。尽管情节似乎寻常,但是字里行间总渲染着某种特殊情调的期待。这期待是一场轰轰烈烈棋局式的手谈呢?还是心智才学比肩式的期待?是因为渴望绽放在围棋棋盘之上的奇葩般的智慧之花呢?还是因为围棋这智慧之花本身的魅力,让一个个盈盈样的才女痴迷难返,并且终生为伴?

    这里,围棋的存在不仅仅是唯一的道具,更是心与心交流的唯一的见证;这里,围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化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述求的求道意愿?

    所以,才有“你可知道,我在这里依旧为你盈盈起舞”的喜悦;所以,才有“慢慢的将黑子放在星位。仿佛一个世纪的等待”的痴情……事实上,我们最是感动如上这些“妙手”佳句。这些已然超过了围棋的游戏和情感的态度,更是人生某种信念的真情宣誓。惟妙惟肖的亲昵和充满诱惑的煽情,让所有于围棋和文字之美的棋迷难以自拔。而这些正是中华文化和围棋智慧巧妙结合可以抵达最美好的一种极致。能够如此妙曼描绘围棋主题的女子,必然具有清新的容颜、细腻的情感,痴情的绝决,睿智的心怀。而这,正是《棋缘如梦》给人浮想联翩又清新可人的印象。

    好的文字,必然如棋局一样需要精妙的构思;虽然三言两语,只要恰到好处;尽管随性而至,但却妙笔生花。这围棋的游戏,就这样让才女心结万千了。其字里行间,满是围棋术语的专业词汇,行文深处,承载更多少女般的纤纤情怀;不是围棋迷不会消受其中的韵味,不是铁杆棋迷不会感悟其中言在此意在彼的知音知意知趣的愉悦。

    生发于楸坪之上,如沐春风之灵动,围棋的情愫和女性的芳香在如诉的文字间渐次吹散开来,抱负于情怀之意,相思盈盈之轻灵,娟秀的文笔和智慧的聚焦在殷切的期待中凝聚涤荡心扉。

    妙语连珠,让人有应接不暇之美,这种美不知是围棋的神秘和华贵呢?还是因为情感通透中那种痴心不改!

    自古以来青睐“琴棋书画诗歌花茶”者必然会携着某种独特的气质,特别是对最智慧的围棋情有独钟者人间少有。围棋,在这里,成为某种情绪宣泄的接口;假如,更成为棋艺文化的旗帜者,更需要多少的时间和精力、智慧和心思。那么,这取名为“盈盈”的棋子又该是何等的轻灵和狡慧。

    在方尺楸枰之上,伴着飞舞的黑白精灵轻轻向你靠近……不会围棋和痴迷棋局在这里立判天壤,不是满含对围棋的爱和肩扛弘扬国学的责任自然不会下出“魔教任盈盈”最瑰丽的人生——时尚、知趣、高雅、热情。缘于围棋,也缘于文化;缘于生活,更缘于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读罢《棋缘如梦》,更有“新梦如棋”。这就是盈盈的文字。

    最后,我突发奇想到——我们是一颗小小的棋子,但是当我们被生活拍下放在棋局之上,总是彼此平等的,而且被固定的站立的那个位置总有自己的价值,哪怕是一颗弃子、死子都同样活出了他的精彩。

    尾声。

    浪漫的爱情,神秘而高雅的围棋使文字更有了文雅的韵味、书生的闲散。这是小说家的编撰,万万不可当真,不可不信,更不可以全信。而围棋论坛的网友……有歌者歌曰“人生如棋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谁分清?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兮天上月。”这是妙玉的围棋版;“孤标傲世兮与谁谈,纹枰何时兮不亏盈;虚位九星兮何寂寞,千古终局兮少女心。”这是黛玉的围棋版。那么,魔教之任盈盈的版本是什么呢?她盈盈而去,是归之于“魔教”的神秘?还是滞留于“弈城”的烽烟?

    三峡歌曰“西子盈盈兮文留香,弈城猎猎兮正铿锵;蹉跎岁月兮无悔岸,弘扬棋道兮振八风。”(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太子爷徒儿,下山传宗接代去吧!人间的剑客超能星武我在现代留过学